在鋼鐵生產的火熱戰場上,創新是最鋒利的破局之刃。今年以來,龍鋼公司扎實踐行“四種經營理念”,一線職工憑借巧思妙想,接連攻克三大軋鋼生產難題,用技術革新書寫了降本增效新篇章。
小鋼板“變形記”:為鋼坯夾鉗穿上“防護鎧甲”
天車吊運鋼坯的轟鳴聲里,藏著不為人知的“高溫危機”。鋼坯夾鉗在跨區轉運紅熱鋼坯時,常常被炙烤得“不堪重負”,大梁容易變形、焊縫開裂,不僅威脅生產安全,同時增加了維修人員的勞動強度。為徹底解決這一問題,技術人員化身“鋼鐵裁縫”,利用一定尺寸的鋼板為夾鉗量身定制“防護鎧甲”。一塊看似普通的鋼板,經精準焊接后成為抵御高溫的“護盾”,成功將夾鉗使用壽命延長了6個月,每年可節省3萬元,更讓維修人員告別了“深夜搶修戰”。
立柱撐起“安全穹頂”:加熱爐門的“安全堡壘”
加熱爐爐門作為加熱爐的關鍵部件,其穩定性直接影響加熱爐安全生產與產品質量提升。受高溫、爐壓等影響,隨著時間推移,爐門密封性能下降,易造成能源浪費,且影響生產,增加設備維修費用。發現問題后,技術人員化身“結構大師”,深入研究爐門的受力特點與變形機理,創新引入立柱支撐技術,利用停機檢修,在爐門內部搭建起“鋼鐵骨架”,高強度立柱如同忠誠的衛士,分散壓力、抵御熱浪,不僅有效保護了爐門,延長了爐門使用壽命,而且確保了加熱爐運行更加穩定,年可創效約3萬元,為安全生產撐起堅固的“防護穹頂”。
橫肋銑槽的“黃金角度”:參數優化解鎖“效益密碼”
在棒材生產中,橫肋與基圓的“夾角之爭”曾讓技術人員夜不能寐。若角度匹配不當,導致軋制后應力集中,影響鋼材性能。面對這一難題,技術攻關小組化身“數字魔法師”,將橫肋斜頂角度精準上調,并對機加程序進行“基因編輯”。一系列看似微小的改變,卻使肋槽與基圓實現絲滑過渡,讓“問題參數”變身“效益密碼”。優化后,產品質量大幅提升,年創效約24萬元。
從鋼板防護到立柱支撐,再到參數優化,鋼鐵人用創新實踐印證:每一處生產細節都是效益的“富礦”,每一次技術突破都在點亮智造未來。這些凝結著智慧與汗水的技改成果,正化作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引擎,在鋼鐵洪流中破浪前行。(龍鋼公司 薛婷 高成武)